首页 >研究所概况

研究所概况

所况介绍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肿瘤所”)成立于1958年, 1980年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1985年被批准建立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与上海市科委共建基因治疗研究中试上海基地,2003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2010年与仁济医院院所合一,2019年隶属关系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划转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通过科技部重组,更名为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肿瘤所拥有三个园区,实验场地面积共26820平方米,其中徐汇园区(斜土路2200弄25号)7820平方米,浦东园区(东方路1630号科研楼)16000平方米,闵行园区(上海交大文选楼)3000平方米。设有17个PI研究团队和9个青年PI研究团队;同时设有科研公共服务平台、《肿瘤》杂志编辑部等科研辅助部门。截止2022年底,共有在编职工165人,其中科技人员14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终身教授1人、长江学者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7人,博士学历103人,研究生导师32人(博导21人、硕导11人),招生专业为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肿瘤所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各级人才计划,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国家优秀青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等。


 “十三五”期间,肿瘤所发展十分迅速,通过持续完善科研创新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成效持续显现,先后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科研成果。

 

 49b6899efae82844f632fc2b6443a464_副本.jpg

 

 科研项目与成果奖励:新增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95项(国家级项目80项),新增科研经费达到了9586万元。其中,包括国自然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新增科技部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子课题5项。在国家科学自然基金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发挥自身肿瘤基础研究的特色与优势,挖掘青年人员潜力,不断提升项目竞争力,国家自然基金保持了稳定增长,新增NSFC项目80项,新增NSFC项目经费3989万元。


科研论文:“十三五”期间,全所SCI论文量质齐升,共发表SCI论文257篇,平均影响因子为7.02,其中IF ≥10 的文章54篇。2019年论文首次登上《Nature》主刊,影响因子达到43.07,实现科研新突破。


 专利和转化:“十三五”期间,共申请发明专利59项,授权专利17项;其中有4项重要专利成果成功获得转化,转让金额达到1206万元,实现了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突破,也为肿瘤所后继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建设和模式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人才培养: 肿瘤所坚持实施“人才强所”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先后从国内外招录引进83名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来所工作,其中包括“东方学者”1名和高水平院校博士63名,有45余人次先后入选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人才计划,其中包括国家优青、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千人计划、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重点人才计划等。“十三五”期间共招收104名研究生,其中博士49人,共毕业86名研究生,其中上海市优秀毕业生5人,校级优秀毕业生14人,获国家奖学金7人。


国内外学术活动:依托自身的基础研究优势,聚焦肿瘤转化研究的关键领域,肿瘤所先后组织召开和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促进了肿瘤所和重点实验室的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拓展了在国内外肿瘤学术领域的影响。


肿瘤所在“十四五”期间,牢牢围绕国家肿瘤防治的重大战略规划,聚焦肿瘤的流行病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转化医学等相关学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打造国家肿瘤防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为提升我国肿瘤防治科技水平提供创新策源力。

ICP备案号:沪ICP备15036656号-1 版权所有:上海市肿瘤研究所